预制菜真的已成为“鸡肋”了吗?
2024-01-24
作者:编辑如果说2023年谁是餐饮界的话题之王,预制菜绝对当之无愧。
从2023年初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,到开学季“预制菜进校园”引爆热搜,消费者由观望走向抵制,餐饮从业者也由争相涌入到避之不及。
预制菜为何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议?预制菜真的已成为“鸡肋”了吗?
预制菜“别来沾边”
近日,网红辛巴在直播带货时大赞预制菜,并称奶粉、老干妈等都是预制菜,引发网络热议。此后,老干妈工作人员回应称:我们的油制产品是调味料,原材料在产品背面标示的很清楚,油辣椒产品并不归类于预制菜,公司接到辛巴直播中提及的这个问题反馈后也在处理调查,如涉及侵权老干妈名誉,也会进行维权。
除了生怕预制菜这把火烧到自己身上的老干妈,餐饮界也拿预制菜“别来沾边”做起了文章。诸多餐厅打出“现炒”、“现制”的旗号来迎合消费者。
店家通过在店内张贴“不做预制菜”等标语;向顾客发放“现炒现卖”小册子等形式,希望圈得消费者的好感。不得不承认这种方式确实很奏效,以湘菜馆“费大厨”为例,为了吃上一口大厨现炒的辣椒炒肉,顾客甚至愿意排队两个小时。以“现包现煮更新鲜”为宣传口号的袁记云饺也吃下了这波红利。透明的制作间内是邻家大妈现场包云吞的身影,不少消费者称,愿意为这种“家常”买单。
但“现炒”、“现制”是否意味着没有“预制”?据悉,不少连锁快餐的菜品的确为现炒,但其配菜却不乏预制品。前不久袁记云饺也卷进了“速冻肉风波”,尽管有工作人员称此为造谣,但舆论哗然。
宁愿多花钱、排队等侯也不想吃预制菜,其背后是人们对预制菜安全性、健康性的担忧。
在人们越来越关注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的当下,经过预加工/预烹调的预制菜遭到质疑其实不难理解。
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,人们对于端上饭桌的东西越来越谨慎,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踩雷。预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往往与不新鲜、重调料、重添加剂相挂钩,而这些标签又代表着不健康、不安全。即便预制菜有着严格生产要求,但消费者心中的“不信任”一时间很难消解。
花同样的钱吃“流水线”预制菜,对于吃货、“老饕”们来说难以接受。
中国一直作为美食大国享誉世界,风味小吃、地域美食不计其数。美食的制作与传承离不开一道道烹饪工序。省去诸多步骤,一步到“胃”的预制菜品,是否能够保持应有的口味与水准,引人发问。
不少消费者表示,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,是不能接受遍地都是预制菜。当想品尝美食、享受美食的时候,流水作业的产物被排除在选项之外。但当消费者站在商城、饭馆、美食街的时候,预制菜却无处不在,让人茫然四顾、无处下手。
甚至花大价钱品尝的高级菜肴,吃到最后发现也是预制菜,让消费者直呼上当。
在中消协去年发布的第三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,消费者因预制菜销售不够透明产生侵权隐忧排在热点首位。今年1月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了全省消费投诉和消费维权舆情分析,数据显示,全年关于预制菜消费投诉的舆情信息有52,645条,排在首位。
就此看来,预制菜在C端仍存在较大争议。
预制菜真的已经成为“鸡肋”了吗?
尽管预制菜在网络上“人人喊打”,但市场对于预制菜的反应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。
近期,艾媒咨询发布了《2023-2025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运行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》,报告显示,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,同比增长21.3%,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,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,720亿元。[1]
同时,企查查数据显示,我国现存6.19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,截至12月6日,2023年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4026家,同比增长114.83%,其中预制菜生产大省山东的新增注册企业数量735家,同比增长393.29%。[2]
相关数据表明,预制菜发展势头并未受到舆论影响。从业人士和研究机构普遍看好预制菜的发展。
之所以呈现出与当前舆论相反的发展态势,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:
首先是政策支持。去年初预制菜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,此后各省市相继出台预制菜相关政策指导文件。尽管有着巨大争议,预制菜一直处在政策利好之下。
其次是行业不断规范,相关规定不断健全。预制菜面临的舆论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其没有强制性的行业规范,消费者很难对其放心。预制菜在中国发展起步较晚,相关规定只能在发展中不断推进。值得注意的是,据媒体报道,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,最快的话半年内便会有结果。[3] 这也为预制菜投资者与企业打上了强心剂。
最重要的是,发展预制菜是餐饮走向工业化、标准化的必然结果。
企业想实现自身的连锁扩张,很难做到一点都不用预制菜。连锁餐饮的标准化作业以及市场形势下的成本把控,也加快了预制菜走向B端。
而当前快节奏的生活,消费者对快餐出餐速度与菜品质量的要求,更使得预制菜成为了最优解。
同时,中国消费者当前对预制菜抵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。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多久,并不好说。
曾经预制菜在中国市场上大放异彩,那时他们还不以“预制菜”的名字为大众所知,比如方便面、速冻食品等,但如今它们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客。
未来,随着预制菜国标的出台,行业必将走向规范化发展,人们说不定会再次爱上预制菜。
目前来看,预制菜一时间很难成为“鸡肋”。
对此,您怎么看,欢迎文末留言交流。
[1]《2023-2025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运行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》, 2024.01, 艾媒咨询
[2] 预制菜产业规模急速扩张 年内新增企业数量超4000家, 2023.12.06, 证券时报
[3] 国标来了!家长还用担心预制菜吗, 2024.01.22, 中国新闻周刊
(亚餐展,ACE亚餐展)
-
上一篇: 餐饮老板们掘金“情绪价值”
-
下一篇:预制菜成为新年食品市场的新宠儿